9月16日,北京水利学会和北京地质学会在昌平区秦城村和桃峪口水库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传承百年攀高峰,自立自强谋发展” 的党建科普活动。
据秦城村当地村民介绍,秦城泉自今年八月初开始复涌,目前出水量比初期有所增加,水质良好。泉眼北部,有明朝嘉靖年间石碑及龙泉寺遗址。
秦城泉在历史上是附近居民生活、养殖及农业灌溉的主要供水水源。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泉水还被引至7公里外的小汤山镇,供给居民使用。在区域水资源减少和地下水人工开采增加的双重作用下,自70年代起,秦城泉水流量逐渐减小,至90年代出现间歇断流,直到2002年泉水完全干涸。受益于南水进京和本市采取的一系列地下水减采、回补等涵养措施,再加上今年昌平地区雨水丰沛,使得该区域地下水位得以回升。
来自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和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的专家在现场进行了讲解,并与秦城村相关负责人就秦城泉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讨。
随后,团组一行赴桃峪口水库进行了交流考察。该水库建成于1960年,流域面积40.4平方公里,自2017年开始,与京密引水渠实现联调。目前水库水位约65米,蓄水约300余万立方米。由于闸坝老化严重,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实施除险加固工程。与会专家与管理处负责同志就水库日常运维及加固工程中有可能产生的科技创新点进行了沟通,并商定,管理处在遇到水文地质、涉水项目困难时,可直接与两家学会秘书处联系,由学会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咨询,服务好基层水务相关工作。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北京市水文总站和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相关党支部3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